8月下旬,园艺学院赴陕西渭南调研团前往陕西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期间,团队先后走进汉中、渭南、西安三地红色场馆,通过实地探访、聆听讲解等方式,梳理革命历史脉络,感悟红色文化内涵,以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汉中川陕革命军博物馆。馆内斑驳的木门、泛黄的作战地图、带有战争痕迹的器具与枪械等实物展品,将团队成员带回1935年战火纷飞的岁月。据了解,此处曾是川陕革命军指挥陕南战役的重要地点,革命军在此以坚定战略决心拓展川陕苏区,为中央红军长征构筑了坚实屏障。作为汉中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该博物馆依托“家门口的革命故事”,让不同年龄段人群深入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唤醒家国情怀,推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紧密相连,团队成员在此深刻感受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奋斗精神。
走进渭南华山烈士陵园,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整齐排列的墓碑安葬着从土地革命(渭华起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众多英烈,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将军便长眠于此。资料显示,胡景翼将军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北京政变”,主政河南期间推行进步政策,虽34岁英年早逝,却以一生践行“心如日月、德如天地”的革命信念。团队成员在墓碑前驻足缅怀,深切感悟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的不朽精神。
最后,实践团队抵达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张学良将军旧居内,保持原貌的书桌、电话机、老式留声机,以及定格在“1936年12月12日”的日历,还原了“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历史场景。据悉,“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推动全民族抗战星火燎原。团队成员表示,此前仅通过课本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此次近距离接触实物,更深刻理解了“团结御侮”背后全民族的共同选择,切实感受到民族抗战转折时期的强大力量。
此次红色实践之旅,团队不仅系统梳理了陕西红色历史脉络,深化了对革命历史的认知,还形成了多个场馆的讲解记录视频、实践文章等成果。团队成员普遍认为,此前对“传承红色文化”的认知停留在宏大口号层面,此次实践让大家意识到,传承红色文化可通过认真讲解、制作视频、实地探访等具体行动实现。
未来,实践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红色研学路线设计,为陕西红色文旅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推动红色基因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