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快速通道

赴消防大队开展沉浸式安全教育

来源:   作者:刘汝懿   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次数:

     

为切实提升师生消防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屏障,5月7日园艺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带队,组织学院安全督导组成员及部分实验室负责人赴杨凌示范区消防救援支队新区大队开展安全教育研学活动。

消防装备全景展示,科技力量筑牢防线

消防员们化身专业讲解员,引领师生们逐一参观了八类功能各异的消防特种车辆。25吨水罐消防车作为“主力水源车”,可快速扑灭大面积火势;32米云梯救援车能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精准定位受困人员;水路两栖车与皮筏艇专攻洪涝灾害救援,展现“水陆协同”作战能力。每辆消防车标配六人战斗小组,包含驾驶员、指挥员、攻坚手等角色,分工明确、协作高效,彰显“一车一团队”的专业化配置。

特种防护硬核亮相,极限救援彰显担当

消防员现场演示了十余种高精尖救援装备的操作流程,铝箔隔热服在800℃高温下可坚持30分钟,但需穿在常规防火服外层防止直接接触火焰;24公斤重的电动剪扩钳能剪断24毫米粗的原钢,为破拆争取黄金时间;热成像仪通过人体温度轮廓精准定位火场被困者;水下声呐探测仪与红外夜视仪组成的“深海之眼”,可在浑浊水域进行生命体征扫描。防蜂服、电动链锯等设备的场景化演示,更让师生们直观体会到消防员在化工泄漏、森林火灾等极端环境中的职业风险。

铁军精神薪火相传,荣誉体系赓续使命

走进消防员生活区,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被褥、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师生们深深的感受到消防员们日复一日的自律与坚守。满墙的锦旗与功勋奖章背后,是“烈火英雄”们不计辛劳的出警记录。实验总师张静感慨道:“消防员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这份使命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

校园安全警钟长鸣,精准科普提升能力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消防教官以近年典型案例为引,剖析了危化品存储不当、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行等六大风险点。通过模拟电路短路引发起火的实验,强调“黄金3分钟”初期处置原则,需优先使用灭火毯覆盖火源,若火势蔓延则需立即启动喷淋系统。

秒速响应雷霆出击,生命至上践行初心

参观中,刺耳的警铃骤然响起——某路段油罐车自燃需紧急处置。师生们直接目睹了消防员的“闪电响应”,警铃响起10秒内,战斗员从二楼宿舍直达车库;20秒完成防火服穿戴;58秒后,三辆消防车已呼啸驶出大门。车库内,散落的训练器材,无声记录着这场“生死时速”。

活动尾声,师生们在消防支队门前庄严合影。此次参观学习,对学院督导组专家及实验室负责人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大家不仅学到实用的消防知识与应急技能,更在心中种下了消防安全的种子。郭媛媛副院长表示,此次研学不仅是安全技能的提升,更是责任意识的觉醒,学院将进一步构建‘消防-实验室’联动机制。同时本周末学院即将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届时消防员也会在现场向同学们讲述安全知识,让安全防线扎根于日常。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实验室管理的具体规范,守护师生生命安全,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添砖加瓦。

编辑:王宇华     终审: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