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良,陕西省岐山人。1964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198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从1985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果树专业技术研究工作,1990年在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学习矮化果树研究技术。现为我校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樱桃行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名特优果品研究会常务理事。2007年至今已先后多次被派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德国、法国等国家学习交流果树研究新技术。2014年9月,作为中-匈科技合作中方首席专家获匈牙利布达佩斯考维尼斯大学“最高园艺学术奖”。
结缘樱桃 攻克难关
人们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见我国樱桃的品种、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然而,在蔡宇良教授眼里是“樱桃好吃树也好栽”,他认为人们所说的“树难栽”其实是由于樱桃树易患根癌病引起的。在世界各国,樱桃根癌病是樱桃果树的不治症之一,当时还是博士的他就要挑战这一难关。他先后考察并收集了我国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云南、北京、山东等23个省(自治区)樱桃种质资源310份,建立100亩樱桃种质资源。因缘所致,结识了国际园艺学会樱桃分会主席Károly Hrotkó教授,了解到匈牙利的土质特性和陕西省的很相似,都属盐碱性土壤。因而,蔡宇良教授就开始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考维尼斯大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樱桃马哈利砧木,并引进了百余份大樱桃新品种和大樱桃栽培管理新技术。此外,蔡宇良教授常年奔走于田间果园,走访陕西各地,西北各省,哪里有问题到哪里去,急果农所急,解果农所需。多年来研究樱桃生产上相关主要障碍因素,包括樱桃根癌病、冠瘿病、樱桃果蝇、蛴螬等生产上常见的病虫害研究。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产、增收,采用“科研人员+公司+农户”以及“以大学为技术依托,地方政府参与支持的科技推广体系”等示范推广模式,对农民技术员采用由省-市-县-乡-村逐层网状技术培训方法。每年室内培训20余次,现场指导百余次,培训果农千余人。让农民尽快应用到试验研究成果,在基层有一头扎进果园的勇气和耐力。在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等8个樱桃主产区,示范推广樱桃新品种5.7万亩,推广配套栽培技术15.2万亩。樱桃新品种示范园和示范基地亩增产率分别为36.2%和20.9%,平均提高优质果率31.8%。新增樱桃总产量40009116公斤,新增产值133674.2万元,新增纯收入129365.6万元,纯技术效益达到38809.7万元。推广投入得益率65.2;平均投入生产比1:31.0,平均农民收益率为1:35.8.
不懈探索 只为樱桃
1990年至今,蔡宇良教授率领他的团队,与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铜川市园艺工作站、汉中市林业研究所等8家单位联合,致力于优质大樱桃新品种及抗根癌矮化砧木选育与示范推广。他们选育的甜樱桃,具有粒大、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比我国以前发展的果粒小、风味淡的中国樱桃品种有明显的优势,单果重是中国樱桃的4-6倍。选育的樱桃砧木具有抗根癌、耐盐碱、抗寒抗旱性强等特点。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试验,选育出抗根癌、耐盐碱性强的马哈利CDR-1砧木,极显著地降低了樱桃树根癌病发生,经多年试验与调查,三年生樱桃树根癌病发生率为零,改变了樱桃好吃树难栽的现状。
该成果通过开展杨凌科技推广(YLTG2006-2-16)、西安市攻关(XTG2009-16)、省攻关(2008K03-02)、科技部中匈合作(CHN-8/2006)、国家863(2006AA100108-4-12-21)、校育种专项(05YZ033)以及杨凌示范区重大科研专项(XTG2009-35)等研究推广项目,选育出了高抗逆性强的马哈利‘CDR-1’樱桃砧木,解决了我国缺乏优良抗根癌病、高抗逆性樱桃砧木的问题。选育出了早熟、优质‘秦樱1号’樱桃新品种;选育出了中熟、优质、丰产、大果形‘短枝艳阳’樱桃新品种;选育出了晚熟、优质、丰产、耐贮运、果大的‘吉美’樱桃新品种;选育出了鲜食加工兼用樱桃新品种‘玫丽’和‘奥德’,填补了我国目前早熟、晚熟大樱桃品种缺乏的空白。
他们还积极开展了樱桃新品种、新砧木的选育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选育示范推广大樱桃品种5个;矮化、抗根癌砧木1个;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提出了快速、准确检测大樱桃品种的方法,发现了‘马哈利CDR-1’砧木14个DNA指纹标记,23个甜樱桃品种83个DNA指纹标记,4个酸樱桃品种13个DNA指纹标记,解决了生产上“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品种混乱问题。采集和保护了一批珍贵的野生樱桃种质资源,探明了樱桃嫁接亲和力及其机理并推广了繁殖新技术;示范推广了13项大樱桃矮化综合栽培技术,提出大樱桃标准化生产、果实经济性状和品质评价标准。
求实创新 硕果累累
蔡宇良教授在果树种质资源、果树育种、果树栽培以及果树分子遗传、品种分子标记,以及在樱桃育种与栽培、种质遗传结构和DNA指纹鉴定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被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收录,任主编或副主编完成了4部专著。作为编委之一,完成科技培训与科技推广教材5部。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中,蔡宇良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他与团队就建立了三个大樱桃试验示范基地,1个中匈国际合作樱桃示范基地。已连续3次主持承担了科技部《中国匈牙利核果类无病毒果树新品种合作研究(CHN33-19)和优质樱桃品种、果树砧木及多样化果品的研究与示范(CHN-8/2006)等项目。在布达佩斯考维尼斯大学第十届国际学术年新闻发布会上,国际樱桃协会主席Prof. Dr. Károly Hrotkó致颁奖词:“匈牙利布达佩斯考维尼斯大学鉴于蔡宇良教授、博士为了促进中匈园艺学高等教育与研究合作,在中国试验示范匈牙利高密樱桃栽培方法、砧木以及在技术培训系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授予其‘最高园艺学学术奖’”。主持的《优质大樱桃新品种及抗根癌砧木选育示范与推广》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在广袤的樱桃园里,蔡宇良教授和他的团队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答卷,他们用丰硕的科研成果给我国樱桃产业及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蔡宇良教授用辛勤的汗水播撒着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