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朱自果,山东泰安人,2001年-2005年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2008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获硕士学位;2008-2012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博士学位,师从国家重点学科果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王跃进教授。攻读博士期间主要进行中国野葡萄抗病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中国野葡萄抗病基因库并对其抗病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在国内外发表7篇文章,SCI文章5篇,第一作者2篇(累计影响因子2.593),目前已被河南科技学院聘为副教授。
一听说说我们要采访朱自果,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纷纷围了过来,“师兄是个热心人,在实验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不论问题有多基础,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解释,我们都敬佩师兄的博学与严谨。”在大家的指引下,我们在科研楼大厅里采访了刚刚结束答辩的朱自果,他很愉快的同我们分享了博士生活四年的点点滴滴。
白驹过隙,争分夺秒
“回首博士四年,一个感觉,白驹过隙。”朱自果对自己博士生涯做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总结,之后和我们一起回顾了那段同时间赛跑的岁月。
“博士期间的清晰的思路和我硕士期间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朱自果很欣慰的说道。刚读硕士时,对科研方向还不甚了解的他,就已经感到时间紧迫性,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积极协助师兄师姐做实验,不放过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练技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无论在寝室还是实验室,朱博士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阅读文献,钻研课题。俗语说的好,“功到自然成”,凭着硕士期间的良好基础,博士刚入学的朱自果便拿出了思路清晰而又缜密的试验方案,着手开辟新天地。
“记得那时候科研楼还没有建成,科研条件有限,现在看来一些简化快速完成的试验步骤,都需要进行繁琐耗时地前期准备。”为了构建文库,朱每天早上七点进实验室,一直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朱自果说:“做到这个时间,回宿舍休息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干脆在实验室里就地休息,第二天早上七点起来继续。当年测序公司也很难找到,我们要自己独立测定2000多条序列。”
他的勤奋与努力在实验室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同门师弟余义和博士深有体会的说,“他是一个拼命三郎,做起实验来就像着了魔,不出现结果不罢休,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朱自果与同门最终成功的构建了中国野葡萄抗病基因库,并发表高质量文章数篇,为实验室留下了宝贵的资产,为后续的葡萄抗寒,抗白粉病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认真的仔细的利用每一分钟,看似漫长的四年,其实在学习–实验–学习的循环中,很快就过去了。”
快乐为本,弛张有度
实验上严谨努力,生活上朱自果却是一个很懂得享受和自我调节的人。“博士期间繁重而单调的科研工作和快速的时代节奏是科研生活的基本主题,但要学会自我调节,张弛有度。”“朱自果很幽默,是个爽快人。”这是朋友们对他的评价,朋友曹江玲说:“生活中的他总是时不时的制造些笑点,和朋友们相处得十分愉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与朋友聊聊天,打打羽毛球,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够精力充沛的投身到科研中。读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论将来去哪里,做什么,幸福感都不要丢。”也许,正是这样良好的心态和踏实的作风,使他能够在外人看起来枯燥而乏味科研工作中不断的成长,并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传承精神,继往开来
朱自果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了,要去更为广阔的天地开拓。面对刚刚迈入科研门槛的学弟学妹们,师兄有很多经验想与他们分享。
博士期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文献查阅中度过的,做好课题的追踪,定期阅读优秀的文献尤其重要。朱自果每周都会浏览《Plant Cell》《Plant Journal》等高影响因子期刊,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并对感兴趣的文章仔细阅读,琢磨作者的构思与语言。“多向有成果的人学习,这对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后期写文章都有很大帮助。定期做研究汇报,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将试验结果及时汇总,整理思路,发现问题,然后解决。”
面对科研新人们对技术的崇拜,朱博士告诫大家要抛弃拼技术的思路,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一个试验最重要的是知道做什么,其次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而不是如何具体操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如研究葡萄抗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不同品种的葡萄对病原菌抗感的差异的影响因素,如弄清植物自身的生理结构还是外来病原菌占主导因素,最终究其一点仔细去做。最后,确定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有目的的学习技术,了解详细操作,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当我们问及如何应对研究中的挫折与困难时,朱博士表示:“研究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不要立即去请教,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着我们激动的表情,朱自果露出了自己的幽默天性,有意卖关子,“回去睡个觉,让大脑松一下筋骨。理清思路,细细回忆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向他人请教。”
最后,朱自果对有意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弟学妹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读博士要有目的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喜爱的导师,这样才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喜欢的课题上做出更多优秀的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