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快速通道

课程创新筑安全:园艺学院2025年消防应急逃生演练纪实

来源:   作者:刘汝懿   发布日期:2025-05-12     浏览次数:

     

为深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成果应用,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安全育人体系,5月10日下午,园艺学院联合杨凌示范区消防救援支队、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和保卫处(党委保卫部),在农科大楼开展2025年度消防逃生应急演练。本次演练以“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通道”为主题,由学院副院长郭媛媛主持此次活动,园艺学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课程选修学生、消防指战员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150余人共同参与。

校地协同发力:开启安全共建新篇章

演练采用“情景模拟+实战操作”模式,涵盖火情预警、疏散逃生、云梯救援、应急考核等四大环节。消防专家现场示范专业救援技能,师生开展灭火器操作技能、消防帐篷逃生等实践考核项目,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锻造”的双向融合。

新1.jpg

演练实战纪实:多维检验教学成效

一是实验室逃生模拟。下午15:10,园艺306实验室突发“酒精灯事故”,烟雾迅速扩散。120名师生按预案分组撤离:研究生经东、中楼梯疏散,本科生从西侧通道撤离。3名被困学生,通过云梯救援和担架转运脱险。疏散全程严守安全间距标准,无拥挤滞留、零折返逆行,全过程实现标准化撤离,有效锤炼师生应急响应能力。

图2左.jpg图2右.jpg

二是消防技能沉浸体验。消防员演示高压水枪灭火、火场侦察等专业技能,师生分组实操干粉灭火器,完成“提、拔、按、扫”标准化动作。保卫处组织开展本科生消防安全技能专项考评。考核内容涵盖灭火器实操技能与低能见度环境应急逃生能力两大核心模块,两项实践成绩占比总评20%,凸显“学用结合”的改革导向。

图3左.jpg图3右.jpg

三是考核与育人深度融合。此次演练创新性将消防技能实操纳入课程考核体系,电子灭火与帐篷逃生两项实践成绩占课程总评20%,充分体现“以考促学、以练强技”的改革理念。消防支队专家同步开展安全伦理讨论,结合真实火灾案例剖析责任意识缺失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从“被动遵守规则”转向“主动担当安全守护者”,实现“知识技能考核”与“价值观塑造”的双重目标。

多方联动提质: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学院党委书记李国龙强调:“本次活动是校地合作深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起点,我们将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培训,构建‘大安全观’育人生态。”杨凌示范区消防救援支队新区大队大队长赵江对活动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演练充分展现了园艺学院师生的应急素养和协同能力,‘校地联动’模式为区域消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杨凌示范区消防救援支队特勤站政治指导员史一页也指出:“高校与专业救援力量的深度合作,不仅能提升校园安全水平,更为社会输送具备安全素养的专业人才。”课程负责人张静指出:“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起点,每年开展常态化联合培训,将消防专家的实战经验转化为课程案例库。”研究生许良鹤表示:“这次演练让我深刻体会到安全责任的重量。课堂上学的逃生路线设计、灭火器实操,在实战中变成了‘保命技能’。”

a6eae394-fc99-4c5b-9405-5d283883efbd.png


此次演练既是《实验室安全》课程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未来,园艺学院将持续发挥示范效应,以科技赋能安全管理,以合作筑牢安全防线,为全国高校提供可复制的安全教育经验。

据悉,该院历经六年创新探索,以"3维度+6模块"课程体系为载体,《实验室安全》课程通过《实验室消防安全》微视频(新华网课程思政专栏,参学1.6万人次)、AI智能体"园艺实验小助手"(获人民网等20余家媒体报道)等创新载体,打造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相关研究发表于教育学核心期刊。此次演练通过火灾报警、疏散引导、伤员救护等全流程演练,将安全教育从知识传授升华为行为自觉,为全国高校构建"教-学-练"一体化安全育人模式提供创新范例。此次消防演练不仅是教学成果的实践检验,更是“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应急演练”教学链的关键一环,通过真实场景模拟,推动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编辑:谢娟     终审:袁黎